点燃荆楚
科学热情
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
集中报道(之一)
当秋风拂过荆楚大地,一场场“科普盛宴”正在湖北的街头巷尾、校园广场热烈上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后的首个9月,湖北省掀起“科普潮”。
武汉都市圈科普联盟揭牌、汉江灯光秀点亮科普立体画卷、十大系列活动献上科普文化盛宴、“工业+生态”宝藏科普路线发布……湖北各地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主题,科普活动如缤纷礼花般绽放,把“高冷”的科学变成触手可及乐,点燃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在全省每个角落沸腾起来。
NO1.
武汉:
都市圈科普联盟揭牌
开启科普新篇章
8月31日,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湖北省科学技术馆盛大启动,同时,武汉都市圈科普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由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九地科协”共同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武汉都市圈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更加丰富的科普联合行动,推进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科普“五进”活动,让科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推介了湖北省“十佳原创科普作品”“十佳网络科普达人”“十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布了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湖北省优秀科普短视频,“湖北省数字科普地图”上线。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陈孝平聘为2025年湖北省科普特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刘福江等7位代表为2025年湖北省科普大使。4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呼吁全省科技、科普工作者以科普之翼为加快建成支点汇聚磅礴力量。
现场设置的科普展区有近40个参展单位,其中武汉市科协组织的16家参展单位,包括10家院士科普工作室及6家优秀企业,通过图文展板、互动展品等形式,向公众解读前沿科技成果。同时,主会场还上演了《猪八戒减肥记》《是科学?还是魔法?》《拱形的奥秘》《为什么世界有那么多为什么》等精彩科普节目,并与襄阳、黄石分会场同步连线,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
NO2.
襄阳:汉江灯光秀
点亮科普立体画卷
8月31日,随着汉江两岸十座地标建筑逐一点亮,襄阳市“科普月宣传主题灯光秀”璀璨启幕。这场光影盛宴,以满城华彩开启“2025年襄阳市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不仅扮靓了汉江夜色,绘制出绵延汉江的科普立体画卷,更点燃了广大市民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参与科普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襄阳市上下联动,从市级启动仪式到县级特色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市民和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场科普盛宴,让科学知识深入人心,科学热情持续高涨。
在襄阳市谷城县科技馆,青少年热情参与着该馆围绕科普月主题推出的科学“智玩”计划。活动围绕趣味科学实践和创新互动体验,打造了“七巧板创意拼搭”“静电探秘”“AR科技体验”“自制漆扇”“无字天书”“马德堡半球拉力赛”“干冰大冒险”“空气的神奇力量”等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实验课程和互动项目。据悉,目前科学“智玩”计划已举办各类科普活动50余场,吸引观众超2万人次,每场活动均座无虚席,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在趣味体验中激发科学热情。此外,谷城县科技馆还展出了《此生属于祖国——黄旭华院士生平事迹展》,吸引了全县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NO3.
黄石:十大系列活动
献上科普文化盛宴
8月31日,首届湖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黄石分会场启动式暨黄石市科普嘉年华活动在黄石市科技馆热闹开场,一场集趣味、互动与科技感于一体的科普盛宴,让现场500余名市民群众和学生代表直呼“过瘾”。
活动现场喜讯频传,2025年黄石市市级以上科普项目获奖及立项情况正式公布,2025年黄石市科普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创作代表获颁证书,五支省级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获得授旗。
在科普集市,来自黄石市科技型企业、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各领域单位代表参加科普集市,通过科普宣传、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市民全方位呈现科技魅力,激发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科普大舞台上,架子鼓手机器人表演、大疆无人机表演、科普实验秀等节目受到群众点赞,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黄石市将围绕科普月主题,创新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科普活动的科学性、互动性、科技感、体验感,陆续开展“智慧场馆探秘行动”“校园科普培根行动”“科技工作者聚力行动”等十大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朋友献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突出成效的科普文化盛宴,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NO4.
鄂州:工业+生态
两条宝藏科普路线等你来打卡
8月27日,2025年鄂州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湖北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举行。
活动中,“鄂爱科学”航空科普讲师团代表发言讲述了如何将专业的航空知识化作孩子们眼中的星辰大海,让大家感受到团队老师们在每一堂课上倾注的心血与智慧。鄂州市卫健委就健康科普工作的推进机制、资源整合与传播作了系统性的经验交流,并带来科普情景剧《血管不堵车,人生不断“更”》。湖北省科协的科普授课,对新修订《科普法》的亮点内容、现实意义和实施路径进行系统解读。
现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条精心策划的科普路线的发布。第一条路线走“工业科技风”,聚焦工业与科技融合,串联鄂州市博物馆、市科技馆、鄂钢工业旅游景区、镜园社区消防科普馆、市城市展示馆及莲花山人工智能展示馆,集中展现鄂州工业文明与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第二条路线走“生态自然风”,涵盖凤栖绿洲生态文明博览园、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铜铁海气象主题科普公园、沼山省级森林公园以及鄂州市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彰显“山水鄂州”的生态科学魅力。两条路线融合了工业旅游、生态博览、人工智能、气象科学、消防安全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公众提供沉浸式、多样化的科普体验。
据悉,随着主场活动启动,鄂州市将围绕卫生健康、人工智能、防灾避险等大家关心的领域,开展更多覆盖城乡的科普活动,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两区一枢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NO5.
十堰:互动感拉满!
动手玩展品 科学乐趣“触手可及”
9月第一天,十堰市科技馆联合十堰市东风61小学开展全国科普月主题活动,将互动科普资源搬进校园,为刚入学的新生们带来了一场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开学第一课”。
现场,十堰市科技馆带来的科普展品成为“人气焦点”。这些涵盖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领域的互动装置,让学生开放动手操作,打破了“看而不动”的传统科普模式,让孩子们在“摸、试、问”中主动探索,把抽象的公式定理变成了可感知的生活现象。
9月2日上午,2025年十堰市暨丹江口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在丹江口市水之源广场举行。活动为来自高校、医疗、农业等不同领域的6位“十堰市科普大使”颁发聘书,为8家2025年十堰市新建专家工作站授牌。同时,还为10名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和十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代表颁奖,这些表彰充分展示了十堰市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方面的扎实基础和丰硕成果。“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刘经敏现场宣读了十堰市科普志愿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活动,共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启动式现场,还组织开展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掌中火”等科普表演,无人机、机器狗、智能农业机械展演,以及健康义诊、科普有奖问答等科普活动。
据悉,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十堰市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让科技之光点亮生活,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展现科协作为、贡献科普力量。
武汉科技报综合整理(未完待续)
来源:武汉科技报
编辑:Chen
审核: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运营:武汉科技报
四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