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1924年12月25日,
一个男孩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户普通人家。
父母以“光风霁月、亚相尤美”为名由,
给他起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
——朱光亚。
少年时期的朱光亚很活泼。
由于喜爱音乐,
他加入了校内有名的合唱小组。
1942年,朱光亚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四年后,朱光亚跟随吴大猷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并在1950年取得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59年,朱光亚突然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上级希望由他担任原子弹设计最后产品科学技术领导人的职位,
这一年他35岁。
朱光亚明白,
在这项看似“破格提拔”的任命背后,
预示着怎样非比寻常的挑战和牺牲。
35岁的他接下了这一切。
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朱光亚开始从公共视野中逐渐消失。
(左:钱学森、中:邓稼先、右:朱光亚)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厚的科研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开放包容的胸怀以及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光辉榜样。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我们深切缅怀朱光亚老院长,学习他胸怀祖国、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肩负起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牢记使命、勇克难关,奋力谱写工程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华章。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
更多阅读:30年30事,一张图带你走近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