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荆楚
科学热情
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
集中报道(之四)
从夏末的暖阳到初秋的凉风,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已陪伴荆楚百姓走过整整一月。这场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科普盛宴,恰似一阵“科学之风”,吹遍全省各地,这次又在天门、黄冈、随州三地催生出各具特色的科普花果——文化交融、科技助农、趣味互动轮番登场,让硬核科技变得可触可感,让科学知识真正走进街头巷尾、融入日常生活。
NO1.
天门:
“人文+科技”演绎科普盛宴
9月17日,天门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多方联动中拉开帷幕。活动为师生代表及市民带来科普表演秀、非遗表演、科普知识宣讲等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展示科技魅力、普及科学知识。现场介绍了2025年市科协工作成果,向市科协青少年科创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向天门市科技馆捐赠新能源电站科普展品,讲解员引导大家参观了科普展牌和展示摊位。
现场,3D打印与非遗展位非常吸睛,嗡嗡作响的3D打印机引起大家围观,打印出来的作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一旁的非遗展位,在非遗传承人范耀堂的熟练操作下,短短几分钟便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糖龙”,周围同学连连惊叹……当天,参加活动的同学还在展教老师的带领下轮流参观了科技馆,在一楼黄旭华展厅中,同学们了解到“中国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生平感人事迹。在一楼创梦实验室内,展教老师正带领着同学们制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手作,同学们分工协作6人一组制作各类军事模型,同时展教老师现场讲解天门抗战时期发生的战役,让同学们更深刻了解天门本地的抗日战争史,厚植家国情怀。
后续,天门市科协还将深入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将黄旭华生平事迹展和军事手作课程送进校园,同时进一步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多项活动,以更加丰富的形式点燃全民创新热情,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NO2.
黄冈:
六大板块掀科普热潮
硬核科技送助农“良方”
9月18日,黄冈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热闹启幕,现场设置了科普互动展演、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家精神展览、科技咨询服务、学会与科普教育基地成果展示及“黄冈科普讲堂”六大板块,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演示、应急安全知识普及、健康专题讲座等。
活动现场,武鄂黄黄都市圈的四市科普大篷车展示了声、光、电等各类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和机器狗、机器人等互动表演。湖北省科普大使杨盛力教授以“肿瘤年轻化凸显,我们该如何应对?”为题,带来了深入浅出的健康科普讲座。市医学会、市药学会等黄冈市级学(协)会,市博物馆等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代表,市区两级科协、科技、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在现场设置展台,组织科技志愿者提供现场科技咨询服务和科普展览。
“各位乡亲们,看看这筐红薯为什么多半粗圆不细长?这是因为日常浇水不均,忽干忽湿导致畸形生长。”9月18日当天,同样热闹的还有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陈家大湾红薯种植基地,来自河南薯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王尚稳正为红安种植大户现场讲解红薯种植技术。这个9月,红安县科协以首个“全国科普月”为契机,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黄冈市红薯产业行业协会专业力量,到高桥镇陈家大湾红薯种植基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红薯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活动期间,志愿服务组不仅现场讲解水肥一体化、控丰控旺等田间管理技术,更实地演示了智慧农业装备的应用成效,大疆T60无人机可实现施肥打药一体化作业,每小时防治面积达五十亩,昼夜无阻、风雨不误;机械化采收设备高效精准,极大缓解劳动力短缺难题等。
NO3.
随州:
沉浸体验+趣味互动
青少年玩转科技
9月23日,2025年随州市暨曾都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曾都区兴汉东学校成功举办。活动通过科技展示、互动体验与科学表演,为现场师生及参会人员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科学盛宴。
身着银色服装的同学和机器人一同起舞,科技感十足的呈现方式让人眼前一亮;20台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空中起舞,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呼⋯⋯活动现场可谓精彩纷呈,科技感十足。现场设置的12个科技成果体验区人气高涨,各类机器人、创客作品与科技展品吸引众人驻足。在发电自行车展示区,四年级学生张梦辰奋力踩踏,让LED灯带逐渐亮起,她兴奋地说:“原来骑车的力气能变成电,太神奇了!”
此外,参会人员还前往兴汉东学校科学教育中心,观摩学校科技课程。中心内实验室、创客空间、科技展厅等功能区域齐全,同学们正专注进行科学实验、创客创作,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下一步,随州市科协将继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创新科普形式,让科普之光持续照亮随城大地,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武汉科技报
编辑:Chen
审核: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运营:武汉科技报
四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