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荆楚
科学热情
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
集中报道(之七)
2025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月期间,全省各高校科协推动高校开放实验室、博物馆、标本馆、工程中心、科学中心等科研科普设施,号召青年教师、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引导公众探索畅享高校星火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
NO1.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系列科普活动普及口腔科普知识
9月15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武汉大学口颌面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医来了》平台,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小心!你的口腔健康可能正在被‘甜蜜’偷袭”为主题的科普直播活动,吸引超过30万人次在线观看。活动不仅普及了口腔健康知识,更展示了科技在健康科普中的创新应用——通过线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更广泛、更高效的科学传播。
9月19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科普教育基地走进中国三峡集团总部,成功开展“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主题科普义诊活动,以专业服务和创新形式推动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展现科普为民的实效与温度。本次活动不仅是“医企联动”健康促进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体现了科技工作者主动走进社会、服务群众的担当精神。
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与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全国首部口腔健康科普穿越短剧、湖北省首档健康科普短剧《齿定三国》,即将上线!该剧以轻松幽默的穿越剧情和电影级的制作质感,带你畅游三国,解锁有趣又实用的口腔健康知识!
NO2.
华农博物馆:
“昆虫箱”载着科学梦飞进深山
全国科普月期间,一只只珍奇昆虫标本“走”出玻璃展柜,一本本充满童趣的科普书籍送到小手中,一堂“会动”的自然课在海拔千米的恩施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开讲。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移动博物馆·科学零距离”活动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摩峰中心小学,为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科学启蒙之旅。
“看!这只蝴蝶翅膀会发光!”“竹节虫真的好像树枝呀!”昆虫展台前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边展示锹甲、大蓝闪蝶、枯叶螳螂等昆虫标本,一边讲述它们的习性和故事。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不时发出惊叹。亲手制作昆虫标本环节,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蝴蝶固定在展翅板上,体验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成就感。
活动还安排了植物与昆虫知识科普讲座,通过图片、视频和互动问答环节,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活动中,每位小朋友还获赠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博物馆编写的科普读物《狮山鸿渐》。
NO3.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
举办“瓷光夜宴·博物馆奇妙夜”
全国科普月主题活动
9月12日夜,艺术馆内灯火通明。一枚枚盖满任务章的线索卡、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艺术作品、一张张充满期待的活动奖券,共同见证参与者们与科技、艺术、科普的奇妙邂逅。
“请大家根据线索卡提示,开启你们的‘瓷光夜宴’探索之旅!”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300余名怀揣好奇与期待的2025级新生代表及部分市民手持“卓越密钥任务卡”,在艺术馆讲解老师的导览下,分批踏入书画、陶瓷展厅,以解谜、跨学科对话的形式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科普新体验。
活动还巧妙融入“跨学科对话”环节,讲解老师引导观众跳出单一视角,思考陶瓷艺术背后的历史背景、材料科学、美学原理乃至现代设计应用,激发他们在理工科思维与人文艺术素养之间建立连接。现场讨论氛围热烈,不同专业的观点在此交汇碰撞。
NO4.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走进洪山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
9月6日上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科普团队来到维佳·佰港城广场,参与科普展示及体验分会场活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展示的科普实验吸引了大批观众,不少人手持设备记录活动过程,现场氛围热烈。展示活动中,第七届“创意光电”科普大赛获奖者高子雷、吴易同学以硬纸板制作的朴素调制盘为核心道具,结合Arduino程序驱动的小马达,向现场观众直观呈现科学原理。展示过程中,两人先调试设备确保小马达正常运转,待马达带动调制盘旋转后,详细讲解了调制原理与调制盘的空间滤波作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光电知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变化及信号筛选原理。
为进一步增进观众对光通信的认知,活动现场还同步播放了三组实物交互作品作为讲解补充,分别展示了光信号传播音乐、光通信传递声音信号——座机电话原理、光通信传递图像信号——远程视频原理。直观的视频演示与详细的理论讲解相互补充,帮助观众更加清晰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活动过程中,观众在了解科普内容的同时,也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方向与科研成果产生了兴趣。
来源:武汉科技报
编辑:Chen
审核: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运营:武汉科技报
四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