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荆楚
科学热情
湖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
集中报道(之十)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湖北省各类学会、协会主动作为,各展所长,成为科普热潮中的“主力军”——从省气象学会联动各地,邀请气象大咖走进校园开讲“开学第一课”;到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搭建青年科创平台、讲述巾帼科学家故事;再到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举办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普及前沿医疗技术;再到黄冈市药学会通过多种形式,将药学知识送到市民面前……各学会、协会紧扣领域特色,以多元的形式,将科技前沿、学术成果、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科普内容,为全省科普事业发展注入鲜活活力,持续点燃全民探索科学的热情。
NO1.
湖北省气象学会:
多地学校共享
气象科普“开学第一课”
9月5日,湖北省气象学会联合省内多所学校,共同参加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气象科普“开学第一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专家讲授《观风识云,探日辨宇的中国星》,带领孩子们走进风云气象卫星的世界。
随州市随县净明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此次活动。“风云气象卫星家族有哪些成员?”“它们的职能是什么?”“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随着一系列疑惑的解开,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程认真聆听,热情地参与课堂互动。随县净明小学副校长汪家望表示,“开学第一课”活动很有意义,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与此同时,荆门市掇刀石小学的师生们齐聚学校报告厅,踊跃参加此次活动,并进行连线互动。武汉市大兴路小学组织学生收看,孩子们整齐端坐,聚精会神,一张张专注的面孔,眼中闪烁着求知的火花。
近年来,省气象学会多次联合多地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打破地域局限,共享优质科普资源,是贯彻“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有力实践。
NO2.
湖北省
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赋能青年科创
讲述荆楚“她”故事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积极行动,于9月先后开展两大重点活动——协助举办2025湖北省青年科技论坛、推出“科技巾帼荟”专栏,以实际行动赋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展现荆楚女科技工作者的创新风采,为科普月注入“她力量”。
9月14日,2025湖北省青年科技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深度参与活动组织。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鸣主持青年科技工作者见面会,为现场交流搭建桥梁;协会理事袁荃等“晨光托举工程”入选者代表,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成长经验,为青年同行提供实践参考。
此次论坛由湖北省科协发起,聚焦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需求,设置现场互动、政策宣讲、成长报告等环节。省科协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省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专委会代表、近3年“晨光托举工程”入选者,以及全省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协工作者、青年师生代表共赴盛会。此外,2025年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湖北班)学员也应邀出席,进一步扩大了人才交流覆盖面。作为湖北青年科技人才的“思想碰撞场”与“能力提升台”,论坛有效促进了跨领域、跨单位的科研合作与经验共享。
同期,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官方公众号上线“科技巾帼荟(第一期)”专栏,聚焦协会优秀会员,通过生动的事迹报道,展现荆楚女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硬核实力与动人风采。专栏首期讲述了武汉大学袁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孙琪真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尤雅教授等三位女科学家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湖北女性在高端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更通过分享她们的科研历程与成长心得,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研究者树立了榜样,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 “她力量” 的关注与认可。据悉,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后续将持续开展人才赋能与风采展示活动,为推动湖北科技创新与科普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NO3.
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
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斩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科普讲解大赛
特等奖
9月2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体育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圆满落幕。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支撑单位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派的3名选手,从全国各省(区、市)层层选拔出的30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其中胡纯以全场最高分摘得大赛特等奖,并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体育科普讲解大赛十佳科普讲解员”。同时,张超、郭方甫获得二等奖,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获得“优秀组织奖”。
此次获奖为湖北体育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接下来,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将根据《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体育科普人才梯队建设,同时依托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优势,持续深化体卫融合,创新“科普短视频+线上课程”传播模式,打造群众“用得上、记得住”的科普品牌,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普惠性科普资源转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运动促进健康需求,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湖北力量”。
NO4.
湖北省
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第十三届大武汉城市圈
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举行
汇聚顶尖智慧 共促学科发展
9月27日,由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关节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承办的“第十三届大武汉城市圈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促进大武汉城市圈在关节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协同发展,重点聚焦关节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临床热点难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内容涵盖复杂膝关节、髋关节置换及翻修的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关节感染的治疗策略,关节镜微创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应用以及股骨头坏死的阶梯治疗等前沿议题。来自全国及大武汉城市圈的关节外科专家、学者及临床骨干齐聚一堂,共飨学术盛宴。
开幕式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程帆教授致欢迎辞,称研讨会是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骨科学科实力的“关键纽带”,期待与会专家能共同将关节外科的诊疗水平推向新高度,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百姓的健康需求。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关节外科邱波主任主持开幕式,并阐述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初衷与学术规划。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彭昊教授从学科发展的宏观角度,肯定了大武汉城市圈关节外科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医院院长郭卫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汇聚顶尖智慧,碰撞思想火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向本次会议发来云端致辞。
学术环节,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的权威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关节外科顶尖学者,以及省内各大医疗中心的多位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受邀作了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复杂关节置换、翻修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
闭幕式上,邱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展现了大武汉城市圈关节外科的强大凝聚力与学术活力,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建立更加紧密、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关节外科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
NO5.
黄冈市药学会:
多招并举
把安全用药知识送到市民身边
9月以来,黄冈市药学会积极组织市中心医院药学部等成员单位,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药学科普活动,将专业药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常识,送到了广大市民身边,成了科普月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普月期间,黄冈市中心医院公众号陆续发布“中药汤剂,你会服用吗?”“咀嚼片,你吃对了吗?”“干混悬剂,你会服用吗?”等科普文章。与此同时,该公众号还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线上云科普,参与录制了“药品开启后使用期限是多久”等一系列短小精悍的科普短视频,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实现了科普资源的线上共享,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未能到医院的市民也能享受到专业的药学服务,有效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月18日黄冈市药学会积极组队参加黄冈市科协组织的“2025年黄冈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现场设立了专场——“药”懂健康,智惠万家。由资深临床药师和药学专家组成的科普团队,结合“体重管理年”中市民普遍关心的如何管控体重、减重中药物治疗的科学合理规范使用等问题,提供了专业、一对一的免费咨询。
9月,以项目“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填报指南”编辑及推广使用为契机,在黄冈市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黄州城区开展多轮培训和试用,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填报药品不良反应质量,以用药安全促黄冈市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提升取得实效。
9月25日“世界药师节”碰上科普月,黄冈市药学会各成员单位(麻城市人民医院、麻城市中医医院)纷纷开展合理用药义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将优质药学服务带入社区,传递药师的温暖与仁心,让老百姓认识到药师不仅仅是药品的供应者,更是安全用药的守门人、健康管理的合作伙伴、合理用药的引导者。
9月29日,黄冈市药学会组织临床药师在黄商购物中心参加“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活动现场,药师团队围绕“合理用药”核心,设置了用药咨询服务。对居民们的用药困惑问题,药师们结合药品特性与居民身体状况,用通俗的语言逐一解答,还手把手教大家识别药品有效期、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来源:武汉科技报
编辑:Chen
审核: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运营:武汉科技报
四连支持